綠牆+綠屋頂 建物變COOL第一步 【2011-02-24/經濟日報楊俊明/A25版/景觀楊明俊楊明俊

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

綠牆+綠屋頂 建物變COOL第一步
寸土寸金都市 從空中及立體面找回失去綠意 美化景觀、減緩綠島效應
楊明俊/撰稿【2011-02-24/經濟日報/A25版/景觀】



圖為日本東難坡公園綠牆及綠屋頂

因應全球節能減碳的需求,綠化建築物也是重要課題,包括綠屋頂、綠牆的建築物綠化工法,就是在寸土寸金的都市環境中,將地面失去的綠地,從空中及立體面找回來,目前已是都市景觀及減緩熱島效應的趨勢。

    台北市景觀工程公會理事長謝鴻銘表示,綠屋頂是在屋頂上,進行綠化,以達到隔熱降溫,並淨化空氣污染及改善都市生態環境的目的,將植物、菜圃等覆蓋在屋頂,包括庭園式的空中花園、盆栽式的簡易屋頂花園或菜圃,以及在功能上,強調節能省工的薄層式綠屋頂。

屋頂綠化  夏季用電省40%

    聯合國環境計畫研究顯示,當綠屋頂普及率達到70%時,城市的二氧化碳含量將減少80%,熱島效應也將消失,以台北市為例,巳在吳興國小、松山工農及信義區行政中心等三個地區,建置完成綠屋頂計畫,其中,吳興國小在綠化前,曾在屋頂表面測得攝氏53度的高溫,綠化後植栽層溫度為攝氏24度;台北市信義行政大樓綠屋頂,不僅能幫助大樓隔熱降溫,且成為宣傳城市綠美化的好景點。

    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實驗證明,屋頂適度綠化的頂樓住戶,夏季的用電量較沒有綠化的住戶,可省下40%,以一戶40坪的頂樓住宅為例,夏季每月約可減少空調電費2,600元,減排二氧化碳515公斤,擴大到全台的頂樓住戶,每個月可省下1億多元電費,減碳成效相當可觀。

    綠屋頂以薄層綠化為發展趨勢,也就是在屋頂樓板建構連續性植生基盤,以3-15cm淺層的輕質材料的介質,種植低矮、耐熱、抗旱的地被植物,大面積覆蓋既有屋頂,達到隔熱降溫、保護建築物、截留雨水、減緩逕流,美化屋頂、園藝生產等功能,希望將人造建築失去的自然,在屋頂上得到補償,並以植生觀念轉化陽光、雨水、空氣等資源,減緩水泥叢林造成的溫室熱島效應,並營造環境共生都市生活空間。

乾式隔間   減輕建物負荷

    屋頂薄層綠化成效的好壞,在於植物的存活、生長與維持,為適應強風、烈日、乾旱、燠熱、遽雨等天候及淺薄的介質,植物的選擇為首要課題;考量載重限制及不同植物根域生長條件,兼顧輕量、通氣、保水、保肥及穩定等特性,人工混合介質的組成及厚度亦為重要課題;至於植生基盤由防根、排水、過瀘等層建構而成,可依不同植物種類生育特性及預算額度,選擇材料及工法搭配組合。

    國內早期建築多為濕式隔間,但隨著建築物往高層發展,大都改為乾式隔間,以減輕建築物負擔。一般土壤,以陽明山土為例,土壤的比重為1.8,如果覆土10公分,每平方米的重量就達到180公斤,如果要種草花,大概要有30公分厚,對建築物的負荷就達到540公斤,遠遠超過一般屋頂300公斤的載重限制,如果要種灌木,大概要有50公分的覆土,採用一般土壤根本不可行。

德國FLL規範  台灣借鏡典範

    目前台灣業者已有輕量土壤觀念,尋找替代土壤材料,並開發出植生輕質土, 適合在人工地盤及屋頂上的綠化用途,以種植採用比重為0.6的植生輕質土為例,即使覆土50公分重量,不會超過300公斤的屋頂負荷,且在施工及搬運過程中也很方便。

    在國際綠屋頂開發技術方面,以德國最為著名,推出德國FLL(德國造景及景觀協會)綠屋頂規範的產品;德國自1970年代推動薄層綠屋頂以來,至今已有近40年的經驗,建構綠屋頂的面積已超過100萬平方米,因此德國FLL規範已被世界各國包括歐美、中國大陸廣泛採用,值得台灣借鏡。

0 意見: